【6】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看,历史现实形态即展现为民族生活史。
在这一点上,他们确与陆、王的风格比较接近。……此一创辟之突进,与尧舜三代之政规业绩合而观之,则此相承之道即后来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广义的道统如他所说: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线相承之道,其本质内容为仁义,其经典之文为《诗》《书》《易》《春秋》,其表现于客观政治社会之制度为礼乐刑政。[14]他对中庸之道的强调一方面是为了反驳当时反儒的极端文化思潮,另一方面也是为中国文化在矫枉过正之后回归中道提供思路。如钱穆所说:辛亥革命,民国创建,政统变于上,而道统亦变于下。[24][26][27]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册,第164—165页。人事之全善,庸而已矣。
然今日国人观点,则颇若主持教育,乃政府之天职,又若教权当统于治权。[24]牟宗三肯定孔子立仁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意义。道统开出并统摄政统、学统、教统、文统、法统、商统,在立体动态的网络中相辅相成、相维相济。
石介也说:道始于伏羲,而成终于孔子。三是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以对心性的理解和体证为标准建立的哲学家的道统观。最后,必须反思传统政统。[12]段正元:《永久和平》,载《政治大同》中卷,北平道德学社,1930,第13页。
道统不过表示一中心思想而已。(《徂徕石先生文集·尊韩》)石介之说源于孙复。
至能得而天道已尽,所谓先天大道与后天大道,贯而一之也。二是钱穆主张的历史文化大传统,即思想史家的道统观。牟宗三将道统列为首建,就是想表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首要之务乃是中国道统之重建。彼之生命,直是一全幅是理想与光辉之生命[21]。
牟宗三认为在帝王专制之下,政统与学统收缩,儒家只表现为内圣心性之学。牟宗三从怵惕恻隐之仁这一本源观念展开,发展出三统并建的系统。牟宗三的三统并建有别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公羊家所提出的王鲁,新周,故宋,绌夏,《春秋》当新王的旧三统说,因而被称为新三统说。因为道统是日常生活规范的源头和文化创造的根本。
儒家之道为常道,为时时在实现中,为时时在转进其形态也。[13]段正元:《阴阳正宗略引》,载《师道全书》第1卷,道德学会总会,1944,第20页。
牟宗三三统的同时并建,也确实可以打开华族文化生命的症结,而开显一条顺适条畅的心途径[32]。在重建过程中,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尤其不能简单化、绝对化,要像完成一项系统工程那样,逐步推进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道心精一之谓仁,所谓中也。[6]也有学者分为三派:一是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以中华道统之道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心性派。在肯定儒学是生命的学问之基础上,牟宗三进一步阐发了生命人格与文化生命的关系:你若知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现,不是脱离人而现成地摆在外面,如是,你把文化收进来而内在于人的生命,内在于人的精神活动……这样综起来了解文化,就是了解创造文化的生命人格之表现方式,即生命人格之精神表现的方式。首先,对道统必须予以深入理解与传承。其在文化文制上的意义,是树立人间的教化,护持人性人道人伦于不坠。三者之关系是道统统摄政统与学统。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由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联名发表,可以说代表了新儒家的思想纲领,这也是哲学家的道统观的集中表述。注释: [1]朱熹:《答陆子静》,载《朱子全书》第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第1576页。
他指出,宋明儒主要对《论语》《孟子》《中庸》《易传》《大学》加以诠释,认为它们是儒家内圣之学的代表作。陆九渊还认为朱熹所尊奉的伊洛诸公尽管在学问、修行上有所成就,但还是不能与曾子、子思、孟子相提并论,不足以继任道统。
[2]由孟子而来,千有五百余年之间,以儒名者甚众,而荀、杨、王、韩独著,专场盖代,天下归之,非止朋游党与之私也。[5]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没有了经典教育,中华民族成了抛弃自己经典的民族。
在笔者看来,这三统正好是一个社会的三个主要面向:道统相当于价值、道德体系。[34]郭齐勇:《牟宗三先生三统并建说及其现代意义——以开出民主政治说为中心》,《孔子研究》2016年第1期,第120页。[13]这与宋儒把《大学》理解为内圣外王的横向推衍不同,而打开了《大学》天人之际的纵向维度。新儒家把由孔孟至宋明儒的心性之学看作道德实践的基础,同时随着对道德生活实践研究的深化,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心性之学的深度。
道统是价值系统,与政统、学统、教统、文统、法统、商统等应用系统构成了体用、本末关系,犹如大树之根与树干、树枝、花朵。民主政治为什么是更高级的政治形态。
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脉相承的统系和结构,笔者概括为以道统为原点而辐射为政统、学统、教统、文统、法统、商统。因此,道统说其实滥觞于孟子。
[6]参见余英时:《钱穆与新儒家》,载《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第53、75页。盖一国之学术思想,虽极复杂,而不可无一中心。
亲民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对应,都是属于外王方面的。此种反省,吾人名曰人类之觉醒。[9]这一说法肯定新儒家哲学家的道统观重建道统的意义,指出他们的道统观以心性为本,但这一解释对熊十力来说并不准确。它虽以横向为主,但其诚意正心也涉及纵向的维度。
而止于至善是总体目标,明明德于天下是最终理想,两者为内圣外王一体两面的统一。自然之为对象是外在的,生命之为对象是内在的。
[1]若谓只‘言忠信,行笃敬便可,则自汉唐以来,岂是无此等人,因甚道统之传却不曾得?亦可见矣。此道通过此一线之相承而不断,以见其为中华民族文化之命脉,即名曰‘道统。
[3]陆九渊:《与侄孙濬》,载《陆九渊集》第1卷,第13页。《宣言》对《古文尚书》的十六字心传有客观评价,认为宋明儒之所以深信此为中国道统传承的来源所在,是因为他们相信中国学术文化应当以心性之学为本原。
文章发布:2025-04-05 20:30:43
本文链接: http://1wewl.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hq3af/657.html
评论列表
陈白沙如是思想固袭禅意,也说明市民知识分子突破传统伦理,在摆脱陈旧说教和冲破理学枷锁方面所做的思想努力。
索嘎